HASHKFK
BETHASH官方网站(访问: hash.cyou 领取999USDT)信件一经公布,迅速在西方世界引起了轩然。部分自由派媒体人士也承认,即便他们都同意特朗普应该为1月6日事件负责,但BBC的这种选择性编辑可能也不大合适。用BBC《简报室》主持人的话来说,“即使对于中立的观察者而言,特朗普对1月6日骚乱的责任显而易见(尽管普雷斯科特似乎对此提出异议),而且他当天的行为也预示着他的总统任期可能意味着什么(当时他已经将骚乱者称为英雄,并随后赦免了所有人),但这一编辑处理方式仍然具有误导性,且在编辑层面上站不住脚。”
![]()
随着事情的发酵,一开始还打算装死的BBC不得不做出回应,BBC总干事和新闻主管的迅速辞职就是最直接的表现。BBC随后更是公开向特朗普进行道歉,并且宣布将取消播放这款纪录片。但面对特朗普的天价赔偿要求,BBC则坚决拒绝了诽谤的指控,认为只是纯粹的编辑失误。作为特朗普的英国分身,改革党领导人法拉奇宣布将退出BBC对该党纪录片的拍摄,理由是缺乏信任。对于正在和英国政府谈判2027年广播执照的BBC而言,它可能已经走到了某种命运的十字路口。
甚至,即便大多数媒体真的采用这种模式,也只不过会激起对这种程序性中立的反对。一方面,很多时候程序性中立的背后确实存在着结构性不平等,比如网上经常喜欢说的帮大雄还是帮胖虎的问题;另一方面,尤其是在欧美左右翼对垒的语境中,在面对涉及基本民主价值、人权或科学共识的议题时,两边的人基于自身的道德认知认为应该进行普遍的道德判断是常态现象。在我国来说,对于有舆论记忆的读者对此也并不会陌生,各种“抛开事实不谈”本身就说明很多时候人们对媒体的要求恰恰不是中立。
![]()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新闻客观性这一观念本身遭遇到了生存危机。对越来越强烈的唯我论而言,真实和客观并不重要,优先满足我的情绪更重要。用大白话来说,我相信的才是真实的。社交媒体的兴起恰恰相应了这种呼声,越来越多的人投向了左右两边非建制化媒体,包括个人播客的怀抱。原因无他尔,这些新的“新闻机构”更能满足他们的情绪需要和世界观自洽性。而建制化的媒体为了保持自己的影响力,又反过来向观众屈服,采用愈发具有意识形态偏好的报道方式巩固自己的订阅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