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KFK
BETHASH官方网站(访问: hash.cyou 领取999USDT)
2024 香港 Web3 区块链周于 4 月 6 日至 9 日在香港会展中心举办。本次活动涵盖 4 个会场,围绕 Web3 各个赛道的核心议题展开讨论。这几天,全球最聪明、最具创新能力的大脑都汇集在香港共同分享和探讨最新的 Web3 的技术方案。(具体活动流程可阅读:《活动速递丨 2024 香港 Web3 嘉年华 4 月 6 日即将开幕,周边活动汇总》。)与此同时,许多知名投资机构、加密 KOL 也参与其中。香港的活动已经结束,BlockBeats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几篇香港 Web3 嘉年华「小作文」,看看他们的最新发现与感悟,让你没去现场也不错过前沿热点。
2)主会场、分会场的主题分享和 Panel、以及周边的社区主导活动等等呈现出分散化、专题化、社区化的形态,因此很难说哪一块就是主流。有人相信 Solana 能 Flip 以太坊,有人认为 CKB 能带动 BTC Layer2 繁荣,也有人钻到 AI+DePin 方向找 Alpha,当然更多的人在以太坊 Layer2 领域死磕坚守等等。似乎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主流」,但还没有一个获得全民共识且全民 Fomo「主升浪」出现。整个晋西北打成了一锅粥,谁是牵头的还没有决出高下,这恰恰验证了当下还处于牛市初期,还没有一个有绝对话语权的赛道和领头羊出来。
3)整个会场会外 Social 下来,感觉 CEX 交易所的权重不那么「凸显」了,也许他们迫于某些原因躲到了暗处。但少了成排成群的西方美女 Model 和大范围的 Shill 即视感,放眼望去能吸收到更营养的精神食粮。虽然依然有很多形形的技术、社区和行业叙事让人眼花缭乱一头雾水,但明显感觉故事也在认真讲了,市场审美也被抬高了。比特币 ETF 通过之后,被主流化的不仅仅是 BTC 本身,还有 Crypto 从业者的 Build 心态?其实,市场并不怕讲故事,而恰恰怕市场把韭菜当傻子。
4)围绕「链」的叙事依然是重中之重,无论是 ETH Layer2 、BTC Layer2、高性能 Layer1、并行 EVM、模块化发链、链抽象可交互操作性、AI+Crypto、ZK、DePIN 等等,每个叙事方向背后似乎都在围绕「链」infra 在做文章。表面上看,行业各方都把开发力量 Focus 到了「发链」的叙事上,而应用落地方向似乎陷入了停滞?但实际上,应用落地方向其实也很热闹,只不过应用的叙事只有达到 Stepn 一样的现象级才能有存在感。本身一锁定应用,就得经历拉新、留存、增长等互联网式内卷,而现在市场的 Mass Adoption 程度远未到可以卷应用的地步。相反,卷 B 端服务,可以用模块化资源整合嵌套,用链抽象跨生态组合流动性,可拓展性实在太丰富了。与其说市场偏好讲 B 端故事,倒不如说现阶段只能讲这些;
5)可以显著感觉到 BTC Layer2 新欢和以太坊 Layer2 旧爱正在展开一场较量,Vitalik 提出的 Layer2-centric 故事愿景很美好,但反映到币价和实际交付预期上依然差强人意,也正因为此,BTC Layer2 才承接了足够大的新市场预期。因此,毫无疑问,BTC Layer2 吃的就是以太坊 Layer2 落地不及预期的红利。这样内卷当然会有重复造轮子的嫌疑,但别忽略了,玩 BTC 生态的和玩以太坊生态的用户群体并非百分百重叠,BTC 强共识下很可能这轮牛市拉新的核心驱动力量。放长远看,BTC Layer2 可以衍生出一条独特的 UTXO 架构新路线,也完全可以组合已经成熟的以太坊 layer2 生态,我们以 Layer2 为本位的线 和以太坊 Layer2 并非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可以明显感觉,双方阵营都在拥抱彼此;
6)确实没有看到创新性和启发性很强的优秀 Alpha 项目,有人说这是东方力量秀肌肉的舞台,西方力量都集中在数天后的迪拜 Token2049。就叙事方向而言,AI、DePIN、ZK,并行 EVM,如果不考虑落地,西方力量确实更吸引人一些,毕竟很多西方项目传到华语圈估值就高到可怕;就创新活力而言,铭文市场、BTC Layer2、DePIN 硬件挖矿,如果不计较 Rug 摩擦的话,东方力量的财富效应拉新能力的确在驱动着整个行业前进。与其说东方力量和西方力量在暗中较劲,倒不如说是各自都错过了彼此的增长而已。现在的东方铭文和西方 MEME 力量总会在某个主升浪力量产生后,形成合力。
7)明显感觉优质 KOL 的话语权变强了,某种程度影响力上超过了部分 VC。这根本上源于 VC 的打法变了,VC 联合项目方孵化项目,拉拢交易所攒项目,这一轮 VC 明显都成了「老韭菜」心态,过去锁仓很久的 VC 托底筑梦故事,已经不 work 了。某种程度上,随时想要出逃的钱,就成了烫手山芋,大多数优秀项目并非有钱就能拿到额度,而同时具备一级投资能力和二级带货能力的 KOL 就成了香饽饽,所以,KOL Round 不是凭空来的,很好的补充了 VC 在一级市场线)在 Restaking、模块化等叙事方向的牵引下,项目的资源整合(La Bang Jie Pai)能力愈发凸显了,这无异成为项目方主流技术和发展叙事之外的软实力显现。应该讲,项目方背后的资源攒聚能力会成为其发展预期的强支撑。一旦某个项目有着极强的资源和关系,从商业视角来评判,就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同样在讲难落地的故事,用户会倾向哪类项目呢?答案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