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KFK
BETHASH官方网站
网络视频不仅提供娱乐,还在传递信息、分享观点,其全新的产制模式,建立在大众对社交媒体和视频网站深度使用的基础上,体现了移动互联时代信息与内容生产的新趋势。网络视频的背后,交织包容了技术融合、产业结构、受众行为、伦理法规等丰富多元的维度,反映了媒体创新与实践的方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这也是我这十余年来持续关注网络视频和视频网站的原因。我的观察、研究与思考,最终形成了《云端影像》一书,试图聚焦中国网络视频的产制结构与文化嬗变。
曹书乐:海外的读者和观众确实比较容易接受他们所称的“Chinese Fantasy”(中国玄幻)类型。这大概是因为不同文化中的受众都喜欢“想象世界”或“虚构世界”,也即作者在想象中构建的宇宙设定或世界架构。在这个世界里,有与现实世界不同的时间空间设定、历史事件甚至是人种和物种。可以说,《西游记》就是最厉害的中国古代玄幻作品之一,其设定、人物与情节历久弥新,不断得到改编,受到东西方不同国家受众的喜爱。
与西方奇幻题材相比,中国玄幻的显著文化特征在于文化元素的来源不同。在构建“虚构世界”的过程中,中国的古代神话、少数民族神话、宗教故事、民间传说中丰富的神仙体系、鬼怪逸事、地理空间、神话思想等都为玄幻故事创作者提供了灵感来源,经典的包括《山海经》《天问》《淮南子》《抱朴子》等,志怪小说如《搜神记》《西游记》《封神演义》,近代还有《聊斋志异》《镜花缘》等讲述鬼怪妖精或奇闻逸事的小说。此外,中国古代生活方式,如饮食、节庆、礼仪、习俗、中医药、音乐都融入故事情节的设计中。这些给西方观众带来非常新鲜的想象和体验。
2000年之后的七、八年间,出现了一批高收视的我国台湾地区偶像剧,如《薰衣草》《王子变青蛙》《命中注定我爱你》等。其中一些剧和同期的部分韩剧一样,开始通过制造“失忆”“误会”“白血病”等“狗血”桥段,强行推动剧情发展;一些剧灌入了保守和不加反思的东亚传统婚恋家庭观,人物设定出现“傻白甜”的“灰姑娘”原型和流落民间的贵公子的“丑小鸭”原型,对于职场的描绘开始变得悬浮起来。这些剧引发了当时年轻观众的追剧热潮。大陆地区的原创偶像言情剧虽有《将爱情进行到底》等少数几部,却一直未见繁盛之势。
直到网络文学IP进入电视剧改编领域,随着视频网站自制剧投资能力的增长,言情剧开始迎来井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类型便是甜宠剧。甜宠剧最大的特点自然是“甜宠”二字。“甜”指故事基调,男女主角的感情线不会经历太多波折和尖锐矛盾,剧情节奏轻松,展现超越现实生活之苦的美满甜蜜乌托邦,尽可能减少给人“添堵”的观剧体验。“宠”指男主角对待女主角无条件的忠诚、全方位的关怀,还有对女性人格的尊重,将女主角置于绝对的被宠爱位置。
但是,必须注意的是,这种“吸睛力”绝大部分时候是由其粉丝“做数据”做出来的。粉丝在社交媒体上的打卡、转发、赞评、控评等行为是做数据,其消费行为同样属于“做数据”。粉丝们不管自己是否需要,不管这个产品是否优质,只要所粉之人“官宣”了某个代言,就要倾其所有购买其所代言的商品,证明其偶像的影响力。这种消费的“自觉”,恰恰是粉丝坠入消费主义陷阱却“不自觉”的结果。做数据的目的,是让广告主和市场对该偶像有高于其实际吸引注意力能力的评价,从而付出更高的价格——换言之,这是一种在关键指标上的“数据造假”行为。